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北京赛思东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电话:010-57115587
- 传真:010-57115587
- 电子邮箱:saisi2000@sohu.com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明湖大厦B座405
汇改8年:出口产品卖不动 钱庄换取人民币难
来源:搜狐
“8年前,2005年的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夜之间升值2.1%,从1美元兑8.2765元变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13年7月19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早已跌破8字头、7字头,达到6.1751。8年的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34%。在这一过程中,国人享受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但曾经为中国积累大量外汇的出口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而不断涌入的热钱也让人们不得不思考,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是否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
核心词
升值
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4%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虽然8年前的汇改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仍比其他货币更受到市场关注。
打开央行网站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汇率走势图,不难看出,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到现在,汇率的曲线明显分为三段,左边一段(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是向下的抛物线,中间一段(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则是一条近乎水平的直线,最后一段(2010年7月后)则是一条有明显起伏的向下曲线。
从对应的汇率来看,2006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告别8字头进入“7时代”,全年升幅3.35%。此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加速升值。2007年全年升幅6.90%,2008年上半年就大幅升值6.50%。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到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民币开始重新盯住美元不变,在汇率图表上留下一条水平曲线。
两年后的2010年的6月19日,人民币迎来“二次汇改”。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从2010年6月起,人民币汇率放弃盯住美元。随着市场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升值速度也出现明显不同。比如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出现先强后弱的走势,但全年升值幅度只有0.25%。而从今年3月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展开一波强劲的升值行情,直到6月17日中间价创下6.1598的汇改以来新高后才有所回调。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升值1.84%。
记者了解到,目前从政府决策层至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基本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均衡阶段,没有较大的单边升值或贬值空间。
文/本报记者 程婕
讲述
“破7”后东西一下卖不动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全世界半数以上的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主要家电产品都是“中国制造”。而随着人民币汇改以来呈现的不断升值态势,使得家电行业这个“出口大户”颇为“受伤”。“人民币升值几乎对于所有中国家电企业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只是有的大些有的小些。”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使得在中国制造、以人民币进行成本核算的家电产品出口到国外时价格上涨了,自然就削弱了竞争力。而近年来日元还在大幅贬值,更使得中国在与日本家电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小家电上市公司德豪润达高层表示,2005年汇改前行业净利润率能达到10%以上,但仅过了一年就令小家电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了50%,几乎导致全行业亏损。2008年4月人民币汇率首度“破7”,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更是噩梦,格兰仕微波炉一位国际市场部人士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国内原材料和人工价格都在涨,而人民币兑美元还不断升值,使得我们出口产品的美元售价大涨,一下子感觉卖不动了!”万和热水器在人民币“破7”时出口也一度下滑40%。
不过随着人民币升值成为常态,家电企业通过自身适应,这几年的日子已经不那么煎熬,包括TCL、康佳、长虹、美的、格力等巨头企业都开始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影响。不过这基本只是巨头型企业才有实力做的,而且中国家电企业大举海外建厂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包括引发一些国家新的贸易壁垒。文/本报记者 张钦
核心词
藏汇于民
5万美元购汇额度让“黄牛”失业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后,为保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进行,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为企业和个人用汇提供更多便利,放宽境内居民个人因私购汇政策并简化购汇凭证等。现在,市民出国旅游前去银行换外币已经非常方便,不用带一堆证明材料,也不必担心额度不够用。这些政策让以往风光一时的“倒汇”黄牛党几乎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所谓倒汇,就是先从有外币的人手中以略高于银行的汇率买进,然后再以更高一些汇率卖给需要的商户。虽然他们开出的汇率比银行高出几个百分点,但由于国内长期对外汇买卖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所以过去很多人在有出国旅游、留学等需求时只能选择从“黄牛”手中“买”更贵的外汇。北京各家中国银行的网点门前曾是黄牛聚集地。一位早已转行的“黄牛”陈先生介绍,外汇“黄牛党”曾经历了两个最为“辉煌”的时期,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一个是2001年左右。“那时我们一年赚个10来万没问题。”
外汇局于2007年年初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境内个人年度购汇总额由以前的2万美元大幅提高到5万美元,以便更好满足境内个人的用汇需求,藏汇于民。过去,个人买卖外汇,只能到银行柜台提交申请单、身份证复印件等,之后经过外汇管理局的个人外汇额度审核等流程后才能完成。而现在商业银行网银的小额结售汇系统实时审核个人结售汇额度,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在网银上结售汇,不仅足不出户,而且不受柜台营业时间的限制,还能享受一定的汇率点差优惠。
文/本报记者 程婕
讲述
“炒美族”曲线换汇躲开A股熊市
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使得中国人在境外的个人投资行为日益活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人开始在境外从事外币的投资理财活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发改委随即表示明年将出台具体政策。这意味着,普通百姓也可以完成个人资产配置的全球化。事实上,在外汇管制逐步放开后,已经有不少精明的股民投身“美股”以躲开大起大落的A股市场。
李先生就是所谓的“炒美族”,在通过一家专门为华人投资者服务的美国券商网站开户后,李先生选择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办理购汇业务。“填写银行表格时,最好写"旅游或留学",不要写"投资",一位有经验的“炒美族”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个人境外投资尚未放开,如果写“投资”,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购汇。
除了“炒美族”,目前在香港,很多金融机构的理财客户都来自内地,而且比例在快速上升。这些投资客通过各种手段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带到境外,参与针对个人的投资理财业务,并获得不菲的收益。有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感觉境外的投资理财相对更具规范性,比较放心。而且这些在境外投资获得的收益都可被视为合法收入来源,更有助于他们在其他国家应用这些资金进行各种业务。
原文来自:http://business.sohu.com/20130721/n382191833.shtml
上一篇: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