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北京赛思东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企业培训、企业内训、企业管理咨询,我们更专业!
 
 
 

态度和能力指标是否需要考核

[发布日期:2014-03-10 12:01:35 浏览量:1336 文章来源:http://www.senseoriental.com]
 

我们在设计指标时,更多的会考虑到任务指标,比方销售额多少,招聘几个人,这些都属于任务指标,还有些指标叫非任务指标,行业术语叫周边绩效,主要是两个指标,态度和能力,这两个指标要不要考?

对这两个指标是不是需要考核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内部争议也很大。崇尚结果导向的人认为不需要考核能力和态度指标,绩效的考核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假设一个人尽管能力和态度有待改善,但最后只要他完成了公司布置的任务,所以也应该给高绩效;崇尚过程导向的人认为,能力和态度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从而会影响个人以及公司的绩效,即使目前没有体现出来,将来一定也可以影响公司的业绩,所以应该考核。确实,有的公司通过结果导向获得了成功,而有的公司通过过程导向也获得了成功,很难说。至于考不考核周边绩效,我的一点建议,创业公司应该更关注任务绩效,不考核周边绩效;成熟公司需要考核周边绩效,不能仅考核任务绩效。因为态度和能力确实能影响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大家都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去努力的话,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我们不能只看短期利益,一个人品有问题或者能力不足的人,在成熟的管理体系里很难有发展的机会,这种人不能重用。但在创业时期却不同,企业创业时期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活下去,如果活不下去,一切都是白扯。所以,创业时期的企业必须是结果导向,必须以任务为核心,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的曹操大家都知道,有人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实际上曹操在用人以及考核方面绝对是个好老板。易中天在评曹操用人之道的时候,有一条,“德才兼备、唯才是举”这跟我们一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人的做法是德才兼备,如果二者不能兼得,一般选择的是要德不要才。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来的儒家传统。曹操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的原因是曹操的出身不好,他也算是白手起家的,他不是国企,充其量是个假国企,所以他在创业的时候必须看重结果。德才兼备虽然好,但对于出身不好的曹操来说光招聘这种人的话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结果为导向。比方说曹操有个老乡叫丁裴,这个人爱占小便宜,他当官的时候有一次是管一群牛,结果他干什么事呢?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到公家的牛群里面挑头肥牛,他把它换了,结果被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就碰见他了,曹操就叫着他的字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裴说,哎呦,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饼了。然后曹操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说,别人多次要我重罚丁裴,我说算了吧,丁裴这个人就像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对丁裴来说,属于能力有,但态度差的,也就是有才,但德是有问题的,曹操明知道他贪污,但还是要用他,但绝对不会重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能力和态度指标,成熟的公司可以有,创业的公司可以没有。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怎么量化,待会儿我们讲。

第三个问题,考核周期多长为宜?天天考核?月月考核?肯定说不过去,因为这些指标是虚的,人装几天还是可以装的,但长了肯定装不了,所以时间短倒不准了,建议至少半年考核一次,也就是说态度和能力指标半年或者一年考核一次。

在这里,有人曾经问我,如果有个人伪装的很好,能装很长时间怎么办?我是这么看的,伪装很长时间的人属于凤毛麟角,一般很难碰上,碰上是中大奖了。

最后一个问题,权重占多少?这也是个头疼的问题,少了,没意义,多了,我们考核的核心是什么?肯定是任务啊。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发奖金,态度和能力指标25%为宜,如果是为了晋升,50%比较合适。